新闻资讯

information news

主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资讯

专利丨专利申请遇非正常?一文教你应对

2025-07-03 16:17:00

20250710772937.png

    在当今创新驱动的时代,专利申请是企业和发明人保护创新成果的关键手段。然而,在专利申请过程中,有时会遭遇“非正常申请” 的状况,这不仅可能影响专利的获批,还可能带来一系列不利后果。那么,究竟什么是非正常专利申请?遇到这种情况又该如何应对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深入了解一下。

一、什么是非正常专利申请

    根据《关于规范申请专利行为的办法》(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告第四一一号),非正常申请专利行为是指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以保护创新为目的,不以真实发明创造活动为基础,为牟取不正当利益或者虚构创新业绩、服务绩效,单独或者勾联提交各类专利申请、代理专利申请、转让专利申请权或者专利权等行为。其认定情形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从申请文件撰写角度

    1.同时或者先后提交发明创造内容明显相同、或者实质上由不同发明创造特征或要素简单组合变化而形成的多件专利申请。例如,只是简单地将产品的部件位置进行对调,就分别提交多件专利申请。

    2.所提交专利申请存在编造、伪造或变造发明创造内容、实验数据或技术效果,或者抄袭、简单替换、拼凑现有技术或现有设计等类似情况。像直接抄袭他人已公开的技术方案,仅对部分参数进行微小改动就提交申请。

    3.所提交多件专利申请的发明创造内容系主要利用计算机程序或者其他技术随机生成的。这意味着申请的技术方案缺乏实际的研发和创新基础。

    4.所提交专利申请的发明创造系为规避可专利性审查目的而故意形成的明显不符合技术改进或设计常理,或者无实际保护价值的变劣、堆砌、非必要缩限保护范围的发明创造,或者无任何检索和审查意义的内容。比如,将一些毫无关联的现有技术强行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看似复杂但毫无实用价值的技术方案来申请专利。

    (二)从申请人的申请行为角度

    1.所提交专利申请的发明创造与申请人、发明人实际研发能力及资源条件明显不符。假如一家小型初创企业,在没有任何研发团队和资金投入的情况下,突然提交了多项高端前沿技术的专利申请,就可能被怀疑是非正常申请。

    2.为逃避打击非正常申请专利行为监管措施而将实质上与特定单位、个人或地址关联的多件专利申请分散、先后或异地提交。比如,同一主体控制的多家公司,在短时间内分别在不同地区提交内容相似的专利申请。

    3.不以实施专利技术、设计或其他正当目的倒买倒卖专利申请权或专利权,或者虚假变更发明人、设计人。一些人通过买卖专利申请权来获取不正当利益,或者随意变更发明人信息以达到某种不良目的。

    (三)从代理人的代理行为角度

    专利代理机构、专利代理师,或者其他机构或个人,代理、诱导、教唆、帮助他人或者与之合谋实施各类非正常申请专利行为。部分代理机构为了追求业务量,明知申请存在问题却仍然协助提交,或者诱导申请人进行不合理的专利申请。

    (四)从其它角度

    违反诚实信用原则、扰乱正常专利工作秩序的其他非正常申请专利行为及相关行为。这是一个兜底条款,用于涵盖其他不符合专利申请规范和原则的行为。

二、遇到专利非正常申请的应对方法

    (一)收到通知后的初步应对

    当申请人收到专利被认定为非正常的通知后,首先要保持冷静。国家知识产权局通常会通过两种方式通知:一是向地方知识产权管理部门通报申请单号,由地方知识产权管理部门联系申请人;二是直接向申请人或代理人发送“审查业务专用函(非正常)”。此时,申请人需要仔细研读通知内容,明确被认定为非正常申请的具体原因,为后续的应对策略制定提供依据。

    (二)选择撤回申请

    申请人或代理人可在指定期限内,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撤回专利申请声明” 主动撤回申请。如果申请人经过评估,认为申请确实存在较大问题,或者申诉成功的可能性较低,且不想耗费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在申诉流程上,那么选择撤回申请是一种相对较为简单直接的处理方式。但需要注意的是,一旦撤回申请,前期所缴纳的申请费用将无法退回,并且该技术方案也不能以相同内容再次申请专利。所以,在做出撤回决定之前,申请人需要谨慎权衡利弊。

    (三)选择申诉

    若申请人认为申请是基于真实的发明创造,申请目的正当且申请行为合规,那么可以在指定期限内(一般为 15 日)提交 “意见陈述书(关于非正常申请)” 并附上相关证明材料进行申诉。在准备申诉材料时,需涵盖以下几个方面:

    申请基础真实性材料:

    ◦研发活动材料:提供详细的实验记录、数据、研发报告等,以展示发明创造的研发过程与技术细节。例如,在研发一款新型软件算法时,记录下每一次算法优化的过程、测试数据以及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研发能力材料:包括研发团队成员的学历证书、工作履历、获奖证书、过往的专利证书、发表的相关论文等,以此证明申请人或发明人具备完成该项发明创造的能力和资源。

    申请目的真实性材料:

    ◦创新目的材料:清晰阐述申请是以保护创新为目的,详细说明发明创造所针对的技术问题,以及在实际应用中可能带来的效益分析。比如,某一环保技术的发明创造,要说明其如何解决现有环保技术的不足,以及在降低污染、提高资源利用率等方面的预期效益。

    ◦市场需求材料:提供发明创造所针对的市场需求分析报告、应用前景预测等。例如,通过市场调研数据表明该技术在市场上存在较大需求,并且已有潜在客户表达了合作意向或者对该技术表现出浓厚兴趣。

    申请等行为真实性材料:

    ◦申请行为记录:如专利申请文件撰写过程中的记录,包括草稿、修改痕迹等,以及与代理机构之间的沟通记录,如邮件、会议纪要等,用以证明申请行为的真实性。

    ◦参与人身份材料:提供申请人、发明人、代理人的身份证明文件,确保相关人员身份真实有效,并核实其联系方式。

    ◦企业资质和研发实力材料:对于企业申请人,可展示企业的专业研发实验室设施、先进的研发设备清单,以及每年投入的研发资金证明等,以体现企业的研发实力。

    ◦产品实施材料:若发明创造已经应用于实际产品中,提供产品照片、生产过程照片、产品测试数据等,证明该发明创造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其他相关材料:

    ◦技术研发详实记录:补充更详细的技术方案构思过程、设计图纸、技术难题攻克过程的记录,进一步丰富发明创造的研发脉络。

    ◦实物或产品图片:如有相关实物,拍摄能够清晰标注关键技术特征的照片;若是产品,提供多角度展示产品外观和实际使用场景的图片。

国家知识产权局在收到申诉材料后,会对其进行严格审核并作出进一步认定。如果申诉成功,将发出“审查业务专用函(转正常)”,申请案件恢复正常审批流程;若申诉失败,则会发出 “审查意见通知书”,并指定撤回专利申请的期限或者答复期限。

三、应对专利非正常情况的注意事项

    (一)保持冷静,理性应对

    收到专利被认定为非正常的通知,往往会给申请人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但此时切不可慌乱。情绪化的应对无法解决问题,反而可能因匆忙做出错误决策而造成更大损失。应冷静分析通知内容,梳理申请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找出可能导致问题的根源,从而制定出合理、有效的应对策略。

    (二)及时处理,避免逾期

    无论是选择撤回申请还是进行申诉,都必须严格在规定的期限内完成相应操作。一旦逾期,申请可能会被视为撤回,这不仅会使申请人前期的努力付诸东流,还可能对申请人的信用记录产生不良影响。在未来的专利申请、项目申报等活动中,信用记录的污点可能会带来诸多阻碍。因此,申请人务必高度重视时间节点,确保各项应对措施按时推进。

    (三)认真准备申诉材料

    申诉材料的质量直接关系到申诉的成败。在准备材料时,务必确保其真实、准确、完整。所有提供的证明文件和资料都要经得起审查员的推敲和核实。同时,要针对被认定为非正常申请的具体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解释说明。例如,如果是因为申请文件存在抄袭嫌疑,那么在申诉材料中就要详细阐述发明创造的原创性来源,通过对比分析说明与现有技术的本质区别。避免提供模糊、笼统或者无关的材料,以免影响申诉效果。

    (四)加强内部管理与学习

    对于企业或申请人而言,遇到专利非正常申请情况,也是一次反思自身申请过程不足的契机。企业应建立健全专利申请内部审核机制,在提交申请之前,对申请文件进行多轮严格审核,确保申请内容符合专利申请的规范和要求。同时,加强对专利法规政策的学习,及时了解最新的政策动态和审查标准。可以组织内部培训,邀请专业的专利代理人或律师进行讲解,提高企业员工对专利申请的认识和理解,从源头上减少非正常申请的发生。

    (五)寻求专业帮助

    专利申请涉及到复杂的法律和技术问题,尤其是在处理非正常申请情况时,对法律法规和处理流程的熟悉程度至关重要。如果申请人对相关法律法规和处理流程不太熟悉,或者在准备申诉材料过程中遇到困难,不妨寻求专业的专利代理机构或律师的协助。这些专业人士具有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能够为申请人提供准确的法律建议和专业的指导,帮助申请人制定合理的应对方案,提高应对专利非正常情况的成功率。

    专利遇到非正常情况并不可怕,只要我们正确认识、积极应对,合理选择处理方式,认真准备相关材料,并加强内部管理和学习,就能够最大程度地维护自身权益,保障专利申请工作的顺利进行,为创新成果的保护提供有力支持。希望本文能够为大家在处理专利非正常申请问题时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帮助。

分享此文章至:
请保存或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