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任天堂与宝可梦公司近期获得的一项专利引发了游戏玩家的普遍担忧,他们担心整个游戏类型可能因此受到冲击。不过,专利律师指出,即使这两家公司试图主张该专利权,其成功可能性也微乎其微。
该项专利涉及“召唤角色进行战斗”的机制,而这正是《宝可梦》系列游戏的核心玩法:训练师召唤宝可梦与各类敌人对战。玩家担心该专利可能被用来限制其他电子游戏中的类似常见操作。

涉案专利附图(截取自诉状)
尽管律师们对宝可梦公司及任天堂(宝可梦公司的部分所有者)共同获得的这项专利的保护范围表示担忧,但他们指出,如果这两家公司试图主张该权利,将面临多重有效性挑战,并很可能被判定无效。
洛杉矶科技与媒体律师事务所创始人David Nima Sharifi表示:“这项专利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涵盖的是广泛的游戏玩法功能,而非控制器、硬件、网络或图形渲染等具体技术。问题在于,这类玩法是否足够独特和新颖,足以构成一项可授予专利的发明。”
涉案专利受到关注之际,正值任天堂在日本起诉竞争对手Pocketpair,指控其类似宝可梦的游戏《幻兽帕鲁》侵犯了相关专利。
美国专利商标局于9月2日颁发了第12,403,397号美国专利。其核心主张为“召唤非玩家控制角色协助对战敌人”的能力。
Sharifi律师指出,这看起来几乎像是试图为一种游戏类型申请专利,而非某种独特的发明。他举例说明了《塞尔达传说》和《最终幻想》等系列游戏中早已存在的类似功能。
Banner Witcoff律师事务所Ross Dannenberg表示:“这实质上就是宝可梦的机制,其保护范围确实非常广。”
任天堂的专利申请首次提交即获批准,这一情况引发了广泛质疑。
Dannenberg律师认为审查的所有迹象都指向该美国专利审查质量存在问题。因此,Dannenberg律师特别关注了专利申请人及审查员引用的现有技术,几乎清一色是其他专利申请。他指出,更关键的是未被引用的内容:任何类型的电子游戏或媒体资料。
不过,Dannenberg也认为,这并不完全是审查员的过错,毕竟并非所有的审查员都在电子游戏领域有着丰富的经验,但他们确实需要聘请互动媒体顾问、检索专家来弥补这一空白。
Womble Bond Dickinson律师事务所John Wright律师也对专利审查员在电子游戏等领域面临的局限表示理解。“当我们看到此类情况时,很容易全盘否定专利局。但这忽略了专利局在此类行业中所处的困境——大量现有技术并未公开,要么属于产品现有技术,要么依赖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认知。检索参考文献可能并非易事。”
Womble Bond的另一位律师Reid Barber与Wright合作撰写了一篇关于任天堂新专利的文章。他补充说,在权利要求被合理解读之前,专利的保护范围仍无法完全确定。
尽管任天堂轻松获得了专利,但律师们预测,其在法庭上主张该权利将面临重重困难。
Dannenberg律师指出,鉴于游戏领域已存在大量功能相似的现有技术,以显而易见性为由提出的有效性挑战很可能成功。此外,律师们也质疑该专利是否能通过“专利适格性”审查。
根据美国最高法院“Alice案”中确立的规则,法院越来越多地认定软件不属于可专利主题。该规则首先判断权利要求是否指向抽象概念,再判断是否存在任何附加的发明概念。Dannenberg称,这包括像任天堂这样的游戏玩法专利,而在“Alice案”之前,这类专利是很容易获得授权的。
Dietrich IP的Tom Dietrich律师表示,在专利适格性方面,任天堂的专利与其他软件并无不同,其保护范围过广且涵盖的是存在已久的机制,完全符合被快速驳回的条件。
在描述电子游戏行业的专利申请现状时,律师们的观点出现明显分歧。
Sharifi律师认为游戏巨头在“疯狂申请专利”,意在打压竞争对手。而Womble Bond的Wright律师则表示,与其他行业相比,游戏行业在专利方面尤其“沉寂”。任天堂的专利可能起到“警钟”的作用。
Banner Witcoff的Dannenberg律师则认为两种情况并存:像任天堂这样规模的公司会大量囤积专利,尤其当涉及股东利益时;而小型企业则会更侧重商标和版权保护。
拥有专利的游戏厂商通常采取防御性策略,而非起诉小型竞争对手。这正是任天堂起诉Pocketpair的诉讼如此引人注目的原因。